文化部藝廊即日起至114年2月26日推出「光浪臺流:文學改編影視特展」,邀請觀眾一同探索近10年來臺灣文學改編影視作品的多樣風貌,感受文學與影像交會所激盪出的無限創意。
。-1024x682.jpg)
特展展出電視劇《臺北歌手》美術設計圖稿(圖 / 國立臺灣文學館提供)。
身兼作家及影視工作者的文化部長李遠說,學生物出身的他,在美國留學時就體悟到,「如果沒有生活的種種壓力,討論劇本是我最快樂的事」,劇本從無到有的討論,是交換生命經驗重要的過程,「如果一生都能從事編劇的工作該有多麼美好」。李遠說,幸運地是後來的他,能從文學再走進電影工作,也在1980年代中影工作的時期,著手從提供他養份的文學出發,開啟臺灣文學改編為影視作品的時代。
臺文館指出,展覽呈現近10年來深受國人喜愛的代表作品,如《花甲男孩轉大人》、《俗女養成記》、《天橋上的魔術師》等,這些影視作品成功將臺灣文學的深刻內涵與社會脈動緊密結合,激起廣泛共鳴。《誰是被害者》、《返校》等類型文學改編作品,探討新媒體時代下網路IP的影響,反映當代創作潮流。此外,展覽還特別關注真實事件改編的趨勢,透過《風中緋櫻》、《賽德克巴萊》、《八尺門的辯護人》等作品,深入展示歷史事件在影視中的再現與反思。

改編自江鵝同名散文集的《俗女養成記》在2020年成為現象級臺劇。展覽特別展出《俗女養成記》導演筆記及劇本(圖 / 國立臺灣文學館提供)。